进入5月份,供需基本面的变化导致铜价冲高8330美元/吨之后快速回落。截至5月18日,LME3月铜收于7270美元,最低7095美元/吨,较5月初的高点跌1240美元。沪铜跌势更加猛烈,上周曾三度封在跌停板上,截至上周末,3月沪铜报收61370元/吨,累计跌幅达19%。
供应增加 消化不良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中国铜产量为985700吨,同比增长8.7%,其中,4月产量273700吨,同比增长17.1%;1至4月中国铜精矿产量为233500吨,同比增长9.6%,其中4月产量66000吨,同比增长14.9%。此前,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精炼铜、阴极铜和铜合金进口达到205053吨,虽然低于3月份的219359吨,但仍然高于市场预期。2007年1至4月份,我国铜相关产品进口较2006年同期增长130.6%,达到746155吨。
在进口量继续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铜产量和库存也大幅增加,这令市场对供需基本面产生担忧。相对于2006年,今年我国铜供给过剩达20万吨(简单计算)。这也是上述数据公布后沪铜连续跌停的主要原因。进入沙龙向期货专家提问>>>
不过,我们认为,供应过剩不至于压垮铜价,主要原因是:首先,从国际市场来看,LME铜库存量持续下滑,而现货升水稳中有升,这反映出短期内市场供应的紧张程度。其次,国内现货对当月合约虽有贴水,但保持稳定,显示出现货市场上持续的买盘在消耗存货。再次,下游消费情况良好,企业在铜价下跌后采购意愿增强。
铜市振荡环境难改变
美国市场铜消费持续不振,中国市场铜消费强劲,欧洲铜消费保持稳定。由于近期美国房屋销售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导致建筑用铜量的下跌。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幅放缓同样加剧了铜消费的疲软。不过,废铜市场供应紧张确保了美国精铜需求的相对稳定,因此铜现货升水值保持在6美分/磅至6.5 美分/磅。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铜消费量同比增长了20%。同时,今年中国将有4 个年产能各为10万吨的铜薄板和铜带项目陆续投产,中国在铜加工方面的投资热度持续升温。去年,欧洲铜消费出现了近30年以来最显著的一次增长,增幅高达9.5%,权威机构预测今年欧洲精铜消费的增幅将在去年的基础上下滑1.6%。与此同时,4月起欧洲铜现货升水值由80美元/吨下滑至60美元/吨。
铜矿和铜供应增加。今年一季度,各主要铜产地均没有明显的矿山产量损失。必和必拓的铜精矿和铜产量都有显著增长。南方铜业(Grupo Mexico)一季度的产量保持稳定。Equinox Minerals在赞比亚的Lumwana铜矿项目已经启动,初步的采剥已经开始进行,预计到明年二季度矿山产量可以达到120Mt/年。铜矿和铜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将制约铜价的上涨行情。预计今年铜矿产量将有显著增长,增产的铜精矿将通过冶炼厂或精炼厂转化为精铜投放到市场。
技术上观察,由于市场积聚已久的做空动能已然得到有效释放,预计LME3月铜将在7000美元,沪铜将在60000元企稳并出现反弹。反弹将在7600美元遭遇强劲阻力,若能有效突破,则可能吸引买盘进入并冲击8000美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