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动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获奖代表。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获奖代表颁奖。祥光铜业科技成果“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自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科技界最高水准的“奥斯卡奖”,其目的是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努力造就和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或候选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必须总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二是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经过三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三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项目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祥光铜业为了始终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做全球最生态有色金属,建厂以来大力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创新和自主研发,先后完成技术创新项目300多项,取得专利技术近百项。其中,以祥光集团副总裁周松林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通过开展工艺理论研究、计算机仿真、关键设备研制、工业试验等,自主开发出“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自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超强化、低能耗、环保好的铜冶炼﹙熔炼和吹炼﹚和精炼新工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创造性地提出“粒子碰撞”理论,开发出超强化旋浮熔炼和旋浮吹炼新工艺,实现了超强化、大产能、低能耗、环保好的现代铜冶炼目标,祥光铜冶炼产能提升到50万吨/年以上,一举成为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单系统产能最大、环保最好、能耗指标最佳的生态铜冶炼企业;二是根据旋浮冶炼“旋风,脉动,碰撞,料外风内”的特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浮铜冶炼工艺的关键设备—旋风脉动喷嘴和与主工艺配套的辅助系统;三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浮铜冶炼冶金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旋浮铜冶炼生产过程计算机在线控制系统,世界第一个实现旋浮智能冶炼和自热冶炼;四是创造性地提出火法精炼新理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氧化无还原火法精炼新工艺,取消工业生产上的氧化和还原两个作业过程,实现了还原天然气的零消耗,既缩短了流程,又节约了能源,而且彻底解决了传统火法精炼普遍存在黑烟污染的世界性难题。上述科技成果不仅适用于铜冶炼,而且同样可适用于镍、铅、金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先后获得授权知识产权26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制订国家标准2项)。2011年12月25日,该科技成果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院三位院士和国内多位知名专家的权威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工艺生产稳定,效率高,产能大,能耗低,环保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打破了国外铜冶炼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长期垄断”。该技术成果在祥光铜业应用三年多来,新增产值674亿元、利税约80亿元,节省标煤13万吨,节省技术许可和喷嘴费3658 万欧元,节省工程总投资21 亿元,有效提升了我国在世界铜冶炼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