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属网资讯:
国内冶炼企业和铜加工材产能的扩张,而终端企业的有效需求缩窄,国内铜消费增速逐步下移,我们认为产能过剩的势头有转移至融资贸易以及铜加工材等中端行业的趋势。2013年1-11月我国共生产铜材1340.76万吨,同比增长23.74%。铜材产量增长高于精炼铜产量的增幅,更是远高于我国终端行业的铜消费增速,这说明了大量的精炼铜有转移至铜材的趋势,库存的转移造成外围市场精炼铜供应偏紧。
仅从表面上看,产量、进口增加,库存下降显示国内精铜消费旺盛,但是大量的铜正在从显性市场转移至保税区以及贸易商手里的隐形市场。显性库存隐形化掩盖了铜消费,造成了铜消费旺盛的假象。LME 库存自 6 月底开始下降,截止今年 1 月16日下降至33.7万吨,大约已经下降了 34万吨,降幅达到49%;而同期注销仓单也从今年的高位 37 万吨下降至19.6万吨,而注册仓单也降至12 年来的低位。仔细考察地区仓库,发现马来西亚的 Johor仓库下降18.5万吨,占全部下降库存比例约 60%。注销仓单中大部分也来自 Johor 仓库的诉求。由于国内年底资金偏紧,我们认为很大一部被作为融资铜形式被运往中国保税区,目前保税区铜库存量约60万吨。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