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传言山东某铜冶炼厂资金链断裂。经了解后提醒市场,临近年末,有色金属企业资金风险正不断加剧。
据了解,由于该企业经营上出现问题,其主要控股股东在早些时候已经决定不再向其注资,银行也暂停对其放贷;同时,临近年末,多数企业进入结算状态,当地银行也加快了对其抽贷的速度。以上原因均导致其资金链加速断裂。
据悉,该企业生产已经陷入停滞,员工暂时处于待岗状态,并且其库存精铜已经被银行和其他债权人所控制,未来或将面临企业资产重组。
虽然进入四季度,国内货币政策多保持稳健和宽松,并且央行也多方面鼓励银行扶持实体企业,但据了解,国内铜行业资金链自从青岛港事件之后,就一直被牢牢地把控在银行手中,并且临近年末,从下游加工到贸易企业,再到如今的上游冶炼厂,整个铜产业链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从银行来看,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766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25亿元,连续十二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16%,较上季末上升0.09%,创近四年来新高。银行在不良贷款双升的情况下,加大对有色企业,特别是和房地产融资相挂钩的铜行业的资金把控,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多数上市银行在其定期报告中将矛头指向了地产、钢贸和有色,所以未来银行不良双升趋势若得不到根本改变,那么国内铜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将会延续。
如今,国内大环境正处于经济换档期,不管是电力投资,还是房地产、电子产品领域,年内带动国内用铜增速有限,之前铜行业大刀阔斧的前进难以再现,而现在在竞争激烈的国内铜市场中,企业或许只有严格把控自身的经营状况,调整资金周转,才能在挑战中迎来新的机遇,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