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1月13日报道,作为国内铜冶炼龙头江西铜业集团的参股企业,烟台鹏晖铜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鹏晖铜业)因资金耗尽而停产的消息,在2015年元旦前后开始流传。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截至1月11日,除个别留守人员,包括远在上海的贸易部门在内,鹏晖铜业的员工均已放假,至于何时复工,目前尚不明确。鹏晖铜业内部人士向记者独家透露,自2014年6月份以来,因各家银行已累计收贷近30亿元,造成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
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显示,试图通过期货盈利的鹏晖铜业,却遇上铜的下行周期。期货操作的失败,成为企业停产的重要原因。
更为糟糕的是,江西铜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因鹏晖铜业的经营问题,江西铜业增资8亿元的计划,至今未有实质推进。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2014年6月青岛港“铜融资事件”之后,银行对融资贸易的审查非常严格,部分银行甚至终止了此类贸易,加剧了多数有色金属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对包括金属在内的多个行业,21家主要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总计1.05万亿元,较2014年初减少268.6亿元,下降2.5%。
值得注意的是,鹏晖铜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为烟台市国资委的企业,烟台市政府已经在和银行进行沟通,企业近期即会复产。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有政府出面协调,也只能解鹏晖铜业的燃眉之急,如企业自身的问题未能解决,银行贷款还会继续收紧。
银行半年收贷30亿
鹏晖铜业的停产时间为2014年12月24日。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鹏晖铜业内部人士表示,停产通知的下达,不仅包括生产车间,远在上海的贸易部门也在等待复工通知。
不过,据《经济导报》消息,“其库存精铜已经被银行和其他债权人所控制,未来或将面临企业资产重组。”坊间有传言称,该公司资金链现断裂征兆,这可能是银行对其暂停放贷的原因。
鹏晖铜业人士证实,企业的资金链确实已出现问题,“仅在去年6月到9月,银行的收贷金额就接近12亿元”。他向记者强调,收贷的银行并不只是几家,包括烟台本地银行在内,与鹏晖有贷款往来的银行,基本都在收贷。自去年9月份以后,随着银行继续收贷,“到12月份,至少又收了这么一个数(12亿),所以估计二三十亿元是有的。对于具体规模,只有几位高层知悉。”
工商银行青岛分行信贷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方面收贷,基本意味着企业贷款额缩小,且在收贷之后,不会继续提供相应贷款。
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证实,自青岛港“铜融资事件”之后,银行对融资贸易的审查非常严格,甚至有部分银行终止了此类业务,这加剧了多数有色金属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银监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对包括金属在内的多个行业,21家主要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总计1.05万亿元,较2014年初减少268.6亿元,下降2.5%。
在一位接近鹏晖铜业的资深业内人士眼中,鹏晖铜业“近两年的业绩,只能算是还行,不温不火,可能也跟整个大环境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