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对电解剥片机组机械手、铆接机冲头等制约生产的进口设备备件成功实施了国产化改造,一举解决了该公司长期依赖进口、备件供货周期长且价格昂贵等难题,每年可节约成本约355万元。
剥片机组是冶炼工序中的核心设备,它是专门将不锈钢阴极板与电解铜分离而设计制作的成套大型自动化设备。该公司使用的剥片机组是由芬兰奥图泰公司成套设计制造,设计能力700块每小时,设计实际能力630块每小时,由高速抓取机器人、剥片站、下料翻转、堆垛机器人、铆接打包等部分组成。剥片机组机械手备件长期使用后会产生变形,影响夹板效果,每年需更换至少三到四套机械手备件。且在使用中存在性能不稳定的情况,机组结束作业时间时早时晚。
针对这一问题,该公司对剥片机组自投用以来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将故障类型分类,结合设备的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类故障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进,提高零部件的强度和可靠性,能够达到降低故障时间,使机组稳定运行的目的。经过反复研究,该公司对剥片机组机械手成功实施了进口设备国产化改造,改造后的机械手完全由该公司自主设计,造价仅为进口备件价格的二十分之一,每套机组节约备件成本近70万元,且备件订货周期从原来的12个月左右缩短为15天以内。该公司表示,在持续改进和完善加工工艺后完全可替代进口备件使用。
从“纯进口”到“国产化”的,还有部分阳极机组油缸和剥片机组铆接机冲头,由于使用数量多,需求备件量大,但是损耗较快,进口备件价格较贵且难以跟上损耗的问题。该公司决定对其进行改造,由国内专业厂家现场测绘,油缸附带密封件和剥片机组铆接机冲头等均实现国产化。目前已有试制的国产冲头用在铆接机上,使用寿命和性能与进口备件基本相当,且价格相对较低,供货周期相比进口件要短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