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抱团自救,铜产业深陷寒潮
从产业大环境来看,当前铜市正处熊市周期下的“寒潮”,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原本利润丰厚的铜矿企业受到冲击,部分矿企开始出现结构性减产,而冶炼和加工行业在微利状态下洗牌重整,然而上游减产传导需要较长时间,且金融属性褪色之下行业社会库存流出压力加大,国内铜终端消费行业缺乏亮点,电线电缆的铜需求“外强中干”,房地产新工开工增长受限,悲观的行业环境使得铜企业不得不奋力挣扎以图自救
从铜产能变化来看,江西铜业和铜陵有色等国内十家大型铜企已召开会议并达成初步协议,计划2016年将精炼铜减产逾35万吨。事实上,35万吨的规模仅为今年10月铜产量的1/2,相对于今年1-10月中国累计产铜量645万吨来说,减产数量仍相对有限。
从精矿加工费来看,目前国际铜矿与中国冶炼商2016年长单谈判进展缓慢,但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预估2016年全球铜矿产能增幅为4.2%,而精炼产量增幅在2.3%左右。因此,预计进口铜精矿长单加工费TC/RC的基准价在100美元/吨和10.0美分/磅左右的可能性较大,使得国内冶炼厂在有利可图之余缺乏大规模减产的动力,难以从跟不上逆转2016年铜市供大于求格局。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短期依旧缺乏向上的内生动力,有色等传统行业在政策定向发力中正处于“画饼不充饥、望梅不止渴”的尴尬境地。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速整体回落,发电量也出现加速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下十五年新低,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关于“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的措辞与习大大的“供给侧改革”相呼应,暗示实体行业对未来的宽松货币政策难报奢望,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且金融属性褪色之下社会库存流出压力加大,而房地产新工开工增长受限,电线电缆的铜需求“外强中
干”,其他终端消费行业也缺乏亮点,在此背景下有色行业未来的重整洗牌预计将更趋激烈。
2、重磅大戏,美联储加息在即
从资本角度来看,受制于资金逐利及监管加强影响,近年来国际资本纷纷撤离大宗商品市场,而信用风险的抬头也令国内银行业对有色融资贸易加强管制,金融属性的下滑使得有色价格抗跌性削弱,考虑到宏观经济趋势不甚乐观,且市场信用风险的担忧增加,“铜博士”在金融和商品双重属性疲软之下难有太好表现。
从全球视野来看,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前景良好一枝独秀,而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相形见拙,各国主要央行抛售资产的倾向对金融市场构成“紧缩效应”,流动性危机和资产价格重估已开始出现,亚太及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面临经济低迷、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多重问题考验,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动向可能对海外经济和金融市场构成互相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将于12月中旬的美联储FOMC会议将成为金融市场的“年度大戏”,倘若美联储加息再次推迟,或者在年内一次性加息之后暗示进入长期政策观察窗口,美元指数可能走强后进入震荡期,进而缓和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力,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在年底波动将放大。
从期货市场来看,国内大量资金四季度涌入有色期货板块,多空对峙交织的背后实际是“资金-现货”博弈,当前做空资金发力的主线逻辑不改——商品熊市周期、现货供大于求、隐形库存流出等悲观现实,而多头信心主要来自宏观环境好转、政策性刺激加强、价格超跌反弹等预期,多空双方将围绕美联储的重量级年度大戏展开博弈。
3、反弹沽空,沪期铜待机而动
12月以来,国内有色金属产业暗流涌动,多空双方围绕“全球宏观环境”、“动态供需平衡”、“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持续博弈,加上地缘政局危机、自然灾害及收储传闻等其他因素扰动,铜价在低位反复震荡拉锯,短期行情缺乏明显方向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内有色金属产业暗流涌动,尤其是各色利多传闻甚嚣尘上,除了“全球宏观环境”、“动态供需平衡”、“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等话题持续博弈以外,地缘政局危机、自然灾害及收储传闻等其他因素也扰动市场。
当前有色金属在低位反复震荡拉锯,趋势性反转是困难的,但多数投机空头缺乏控制现货货源能力,只能通过空头回补的方式来获利离场,因此有色品种经历大幅深跌后出现超跌反弹。
然而,考虑到大宗工业品仍处于宏观金融环境不稳、供需整体疲软及信用风险加大的悲观大环境中,预计有色金属熊市周期下铜价重心下移态势难逆转,反弹仅视为阶段性修正行情,年末波动或放大,建议投资者抓大放小,关注政策性变化及行业重整力度,建议保值客户优先介入锁定利润,投机客户以反弹沽空思路为主。
作者简介:顾冯达,2010年进入国信期货研发部从事金属品种研究,对金属市场尤其是铜、锌市场有较深入的了解。擅长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与商品自身运行特点来把握品种走势的大方向,本着专业、务实的态度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相关金属方面的投资、套保、套利方案及中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