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武铜秉承公司“发展矿山、巩固冶炼、精深加工、相关多元”发展战略,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稳定能力为核心,以创新管理模式为保障,以和谐矿区建设为依托,在原矿品位持续下降、成本刚性上升、主溜井垮塌治理等重大困难和严峻形势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取得了矿山二次腾飞的辉煌战绩:能力提升最大、经营效益最好、工程建设最快、改革成果最大、实事完成最多、实现赶超最优……使一座有着近五十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焕发了勃勃生机。
回望五年历程,武铜人坚定信念,不惧险阻,砥砺奋进,一步一脚印,一年一变化,走过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1.提质为先 生产经营驶上快车道
3000、5000、5200、5500……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凝聚的却是武铜上下披荆斩棘、爬坡过坎,沿着5000吨/日稳定达产达标,奋力向生产能力“稳五进六”迈进不为人知的艰辛。
2010年,随着5000吨/日综合生产能力的达产达标,武铜走上了“立足矿山,做优资源;精细管理,内涵发展;争强、争优、争好,创建国内一流井下铜矿山”的发展之路,吹响了矿山二次创业的号角。
然而,该矿自磨机是1993年投入使用的,在5000吨/日技改工程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对自磨机进行改造,经过5000吨生产的高负荷运转,老旧的磨矿系统很快就不堪重负,筒体多次出现裂纹,漏浆严重,虽然通过自磨机漏浆攻关治理,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使矿山的生产能力突破了5000吨/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磨机“退役”期给生产带来的影响和对能力提升的制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彻底根治这一“顽疾”,经公司批准,该矿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停一套、开一套系统的方式,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对两台自磨机进行更新改造,并同步对铁板机、球磨机、浮选机等系统流程组织检修,保证了全流程的畅通。同时,积极开展设备预检预修、看板管理、“年纪”档案管理、“病例化”管理等,使设备设施时时处于完好和正常有效运行状态,部分设备的可开动率甚至达到了99%以上。
在保证5000吨/日高效生产的基础上,该矿充分发挥胶结充填工艺优势,优化采矿生产布局,推行“横班”管理,单个采场生产能力和作业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井下出矿能力逐步提升至现在的6000吨/日左右。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改进活动,通过科学合理添加磨矿介质,逐步用棒球替代钢球,优化介质添加参数,自磨机台效屡创历史新高,选矿处理能力达到6000吨/日以上;采取监控电流、加装“四防”装置等有效举措,主井提升能力达到7500吨/日以上,创同类主井的国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该矿现有采选系统已经形成5500吨/日-6000吨/日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稳五进六”目标。
五年来,武铜生产能力驶上快车道:采掘总量不断攀升,铜金属量始终保持万吨/年以上,标硫量更是屡破历史记录,铜硫回收率、精矿品位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年预计完成采掘总量1146.1万吨、采出矿量882.18万吨、铜金属量56083吨、标硫165.17万吨,尤其是铜金属量更是连续三年实现增产500吨、300吨、500吨的奋斗目标。
2.创新为源 改革发展步入腾飞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五年来,武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科技兴矿”战略,从安全环保、改革发展、降本增效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管理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矿山科学发展,提高了矿山核心竞争能力,使矿山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面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和矿山巨大的成本压力,从2011年开始,武铜上下不等不靠,从矿山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策划并实施了“双四”大成本管理工作法,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矿山生产、经营、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使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年就消化了5000多万元的成本缺口。随后,武铜又将“双四”大成本管理法向工段、班组、个人纵深推进,并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控格局,为矿山控制成本、降本增效探索了有效的途径。
“武铜‘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是抓落实、善管理的典范,望继续总结经验。”时任公司董事长李贻煌在看到有关武铜实施“双四”情况的宣传后,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在2014公司“两会”上,公司党政决定:在全公司有效推广武山铜矿“双四”大成本管理法。
武铜“双四”大成本管理法不仅受到了公司的高度关注,还获得2012年度(第28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江西省企业管理一等奖、《江铜创造》优秀项目奖。
“双四”大成本管理法只是武铜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开展“班组建设自我革新、班组管理自动自发、班组考核自主决策、班组文化自我搭建”的“四自”管理班组创建;安装电子考勤打卡,实现考勤网络监控;创新环保技术、实现绿色发展;推行直管干部承诺制、“长家分离”,人才管理模式等一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为矿山各项管理提档升级“强筋壮骨”。
五年来,武铜通过大力实行创新活动,胶结充填得到成功运用,且有5项技术创新属全国首创,填补了国家空白;云池口尾矿库、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环保综合治理工程、过渡系统等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安环基础得到全面夯实,连续多年实现了安全年,安全生产标准化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大力开展“对一流指标,建一流矿山”对标活动,不仅提升了供矿、充填、运矿、提升、磨矿浮选五大系统能力,铜硫精矿品位、选矿回收率均达到或优于公司计划要求,其中选铜回收率稳定在86%以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深部资源详查提前完成野外作业,主溜井综合治理工程有序推进,三期预可研已完成初步方案,为矿山启动三次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民生为本 职工生活走向幸福途
“新居拔地起,矿区换新颜。小车连成串,职工腰包鼓。春风笑拂面,更望前程锦。若问这是哪,武铜欢迎您!”每当聊起近年来矿区发生的喜人变化时,武铜职工小李总是一脸欣喜,兴奋之余赋诗抒发感想。小李的这篇打油诗,也成为该矿打造和谐矿区的真实写照。
万事民为先,民生大如天。五年来,武铜以提高职工幸福指数为目标,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从保安全、重环境、惠民生等方面入手,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和谐矿区,建设舒适家园、美丽花园、文明乐园。
五年来,武铜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倡导“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环保理念,规划并建成了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尾矿库截污系统等15个环保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公司率先完成环保综合治理项目的单位;通过完善环保设备设施及工艺等,实现了环保达标排放。
始终坚持“共创共享”理念,连续五年开展惠民十件实事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方式让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开通社区一体化服务窗口、瑞昌至武山的公交车,为职工上下班送便利。职工食堂重新开业,班中餐车直通井下,为职工饮食送福利。开展“三乱两违一声”专项整治、兴建山北小广场、添置健身器材,为职工生活送温馨。兴建集资楼、单身公寓楼,“非标房”灾后重建,为职工安居送保障。开展特困、困难职工家庭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困难职工走访等活动,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为职工文化生活送欢乐……一项项惠民举措,增加了职工家属的生活福祉,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赞誉和好评。
百尺竿头阔步行,斗志昂扬创一流。站在新的起点,武铜上下正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坚定的步伐,传承超越之姿、科学发展之势,力争把武铜建设成为产能倍增、本质安全、环境友好、效益显著、人才梯度、管理适宜、保证有力、矿山和谐的国内一流井下铜矿山。